走出影院,陽光刺眼得有些不真實。方才兩小時內,我被拽入1937年那個至暗的南京城,在導演的鏡頭下,跟隨“吉祥照相館”里幾個最平凡不過的人,經(jīng)歷了一場靈魂的煉獄。這部電影沒有宏大的戰(zhàn)爭場面,卻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溫柔,將歷史的血痂一點點揭開,讓人直面人性最深處的幽暗與光亮。
影片最打動我的,不是慘烈的屠殺本身,而是照相館老金這個角色。在歷史的洪流中,他不過是一粒微塵,一個只想守著方寸小店、養(yǎng)活一家老小的手藝人。當南京城破,日軍將照相館征為“御用”時,他最初的選擇是隱忍。他顫抖著雙手為侵略者沖洗照片,只求換來片刻的茍安。這種“軟弱”是如此真實,真實到讓人不忍苛責。畢竟,求生是本能,在絕對的暴力面前,誰又能輕易成為英雄?
然而,正是這份真實,讓老金后來的轉變擁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。當他被迫沖洗的一張張照片里,出現(xiàn)同胞被砍頭、婦女被凌辱的畫面時,鏡頭長久地停留在他的臉上。那張布滿皺紋的臉上,恐懼、憤怒、掙扎與痛苦交織,最終凝結成一種近乎決絕的平靜。他不再只是沖洗照片,而是開始了一場無聲的戰(zhàn)斗,這些舉動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渺小得可笑,卻如同在密不透風的鐵幕上鑿開了一絲裂縫,透進了人性的微光。
影片的最后,當一切塵埃落定,這恰恰是最好的安排。因為在那個至暗時刻,有無數(shù)個“老金”在各自的角落里,以各自的方式,用微弱到近乎渺茫的力量,對抗著絕對的黑暗。他們可能失敗了,可能被遺忘了,但正是這些無名之輩的堅守與犧牲,構筑起了一個民族不肯屈服的靈魂。
走出影院,城市依舊車水馬龍,孩童嬉戲打鬧。這看似尋常的一切,正是那些沒能走出1937年的人們,用生命換來的盛世中華。此刻,我終于明白,銘記歷史并非為了延續(xù)仇恨,而是為了在看清黑暗之后,更用力地擁抱光明。老金那顫抖的手、那偷偷按下的快門,時刻提醒著我:人性的光輝不在于轟轟烈烈的壯舉,而在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,在于用微光照亮黑暗的堅持。
愿我們都能在各自的“照相館”里,守住那一點不肯熄滅的微光。
(綠化分公司)
撰稿:孫杰
單位負責人:范曉寶
校對:房金鶴
責任編輯:孫小玲